找到相关内容44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儒道释十三问----圆顿子仙学问答

    或印证自己的经验,如此则人人可以自悟,人人可以修持,不假外求,本来自有,这是弟子一向的观念。  但既是如此,何以又有不能公开的密诀?惧泄遭谴的天机,而这种秘密天机,是否即是"一见黄龙后,始悔错用心"与...

    陈撄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842146.html
  •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伏藏一样,当有一天在中死亡,中阴身,投胎时,如能记起灌顶过程上师曾说,或各种观想,皆与上三种情况相同,此为转化三种不净根身为净三身(法报化)之密诀,要珍惜之。另必须要记得自己法名或密名,供养时不忘称之...

    智者喜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844030.html
  • 发现真理 追求大乐

    教,教导弟子以贤善的人格为学佛基础;以显宗的戒律为护持佛法的根本;以闻思中观为增长信解的主要途径;以严持三昧耶戒为成就密法的保障;以至极了义的大圆满见为即生成就的密诀;最后又以普贤十大愿王摄受引导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945220.html
  • 唐密源流略讲

    正统密诀的归国者,却只有空海(774一835)一人。空海与其他密教家不同,他为密教作了教相判释。空海弟子众多,以十大弟子为最,其中首推实慧和真雅,真雅被“中院流引方血脉”认为继相大曰如来、金刚萨埵、...

    陈士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048191.html
  • 关于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六个问题

    次诚塔杰、阿里随驾格列嘉措等许多黄教大使座前领受密宗灌顶、随许及密诀听取了‘依靠经教’、怛特罗之讲授和所有生成次第及圆满次第之传授。其他显教方面的各种教诫,一切简、繁道次的传授和口授的经教并皆闻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981350.html
  • 诸家大手印比较(二)

    道观,而以口传密诀,得证空智。故有大中道之名,与大手印相类也。   实相大手印,所以异于光明大手印者,以此属因乘,不须经过灌顶,唯依口诀。光明大手印,则属果乘第四部[9];必经灌顶,方可口传,所证空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0685438.html
  • 至尊圣救度母应化事迹

    讲修密典的所有地方,都作详细调查密续典籍的宏传情况,获悉诸密续典籍中之大瑜伽续往昔在世间上曾十分兴旺,当时密续中的有些金刚封禁密诀也曾向具缘信众宣讲。鉴于时代的变迁,进入五浊时代后,具缘合格的瑜伽信士不多,为珍惜保护如同至宝的殊胜密法,国王宣布今后不准随意给不合根器的人们宣讲密续典籍中的金刚密诀,并下令在各地收集了《吉祥四鲁噶续》、《大黑天续》、《度母续》、《猛厉忿怒续》、《金刚四座羯摩曼续》等几...

    布楚仁波切

    度母|观音|观世音|绿度母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2127128715.html
  • 云登桑布法王

    和诵读经文。   他八岁时开始学习经文,由于聪颖超群,勤奋好学,每天的功课仅教一遍就能熟记。十二岁时,他经金刚阿阇黎阿旺·丹巴萨协和阿旺·多吉桑布的灌顶传授密诀后,按觉囊派传统例规,在“仁康”修持...

    佚名

    |觉囊派|云登桑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939116585.html
  • 醒梦辩论歌 幻乐众音讲记(8)

    首尾完整的戏剧,实际上,句句都有所指,前后连起来就是一部道次第。大家想想,一种成佛的次第,全部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闻思修的密诀、修道的工夫境界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不是对这一切都了然在心,又怎能作出这样的...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醒梦辩论歌|唯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20565233047.html
  • 《证道歌》作者考

    在巴黎发现了一件题为《禅门密诀》的敦煌卷子(P.2140),抄写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内容与《证道歌》一致,作者却是“招觉大师”。于是他得出结论道:  我现在还不曾考出“招觉大师”是谁。但我们因此...

    聂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1040800.html